看起來蠻像炒豬皮的

某日去市場買魚  發現老闆在推薦曼波魚皮  之前就聽過曼波魚皮好吃  低熱量又富含膠原蛋白

在好奇心的驅使下  買了一盤試做看看  好吃的話就可以納入我的食材材料庫

 

生的曼波魚皮像杏仁豆腐一樣白皙  摸起來滑滑硬硬的

因為沒料理過  不知道該怎麼炒才好吃  所以用醬油去快炒的方式料理

反正不好吃也只有我知道  因為這道菜是我的中餐

 

材料:

曼波魚皮一盤    薑絲   辣椒片  九層塔  蒜末適量 

 

調味料:

醬油1大匙   烏醋1/2大匙  米酒1大匙

 

作法:

1. 曼波魚皮洗淨備用

2. 起熱油鍋  爆香辣椒片  蒜末和薑絲

3. 放入曼波魚皮  加入醬油  烏醋和米酒用大火快炒幾下 

4. 加入九層塔炒出香味即可起鍋

 

小叮嚀:

1. 曼波魚皮一遇熱會變透明  炒到變完全透明口感會太軟  所以炒到半透明  中間還有一點點白就可以

    不需要炒太久喔!

 

試吃心得:

曼波魚皮真的好好吃喔!   滑滑軟軟QQ的  而且因為膠質豐富  連湯汁都變成像勾芡過一樣滑滑的

因為是第一次炒  不知道炒到何種程度才算可以  所以炒到魚皮大部份都變透明了才起鍋

後來發現炒到變完全透明口感會太軟  吃多了會膩口  所以只要炒到半透明   中間還有一點點白就可以了

這樣口感會剛剛好  既軟Q又帶點脆度喔

 

看過曼波魚長什麼樣子嗎??   是長這樣的

曼波魚是花蓮的特產  每年還有曼波魚季   來認識一下曼波魚吧

翻車魚(學名Mola mola),又稱翻車魨曼波魚頭魚,為魨形目翻車魨科

別名

地區稱海洋太陽魚、西班牙稱月魚、台灣話叫魚粿(ㄏㄧˊㄍㄨㄟˋ)。翻車魚的學名叫做mola mola,意思是「重擔」。而翻車魚英文為 ocean sunfish,則可能與牠會上浮側翻,在海上做日光浴的習性有關,因此又有人叫牠「太陽魚」。另外,其日文為「マンボウ」,也就是現在台灣將它定名的「曼波魚」。而在台灣,翻車魚又稱干貝魚,臺語稱「魚粿」,因為它嗜食水母,所以又有蜇魚或蜇魴之稱。

曼波魚在台灣最初叫做翻車魚,漁民常常看見牠翻躺在水面如在作日光浴而以「翻車」的名字來形容牠,2002年花蓮漁業單位結合觀光單位為促銷翻車魚漁產,舉辦了一場「翻車魚盛宴」活動,後來之又因為「翻車」名被認為不吉利(吃了恐怕發生翻車意外),所以漁業單位再舉辦一場「為翻車魚更名、徵名」活動,由民眾票選。最後「曼波魚」這個名稱最高票當選。

臺灣 蜇魚: 因主食水母,(水母稱「蜇」,「蜇」河洛音似「鐵」) 干貝魚:肉色雪白、肉質清嫩饕客美其名為「干貝魚」 魚過:因魚形似一般魚體斷了後尾部半截,討海人直呼為「魚截」(「截」河洛音似「過」ㄍㄨㄟ、) 魚粿:每當漁民抓起牠,那圓圓柔軟的身軀像極了一大塊攤在甲板上的紅龜粿(ㄍㄨㄟ、)

西班牙 Mola Mola:mola拉丁文的意思是石磨,當曼波魚躺在水面時,好像是一個石磨一樣

法國 月魚:喜歡側身躺在海面之上,在夜間發出微微光芒,於是法國人叫牠「月光魚」

美國 太陽魚:喜歡側身躺在海面之上,在白天讓陽光照耀,好像是海中的『太陽』

德國 游泳的頭:尾巴短小,卻有著圓圓扁扁的龐大身軀,以及大大的眼和嘟起的嘴,可愛的模樣像一個卡通人頭,於是德國人稱牠「游泳的頭」

日本 曼波魚:在海中游泳時,好像在跳曼波舞一樣有趣,於是日本人稱為「曼波魚」

 種類

有三種,分別為翻車魚、槍尾翻車魚長翻車魚。在台灣花蓮外海可捕得前二者。

尖尾曼波魚:Masturus lanceolatus,曼波魚的尾鰭像矛一樣尖尖的

圓尾曼波魚:Mola mola,一般常見的曼波魚

寬尾曼波魚:Ranzania truncatus,又稱黃尾曼波魚

產地

遍布世界所有熱帶及溫帶海洋。

特徵

體型外觀呈橢圓扁平狀,身型偏短而兩側肥厚,頭小、嘴小,尾鰭也退化無尾柄,很短;沒有腹鰭,但背鰭臀鰭發達,且相對較高;體側呈灰褐色、腹側則呈銀灰色,翻車魚看上去就好像被人用刀切去了一半一樣,因此其普通名稱也叫頭魚。另外翻車魚有其保護眼睛的肌肉,有著像眼臉般閉合眼睛的保護作用。

特殊習性

常飄浮到水面曬太陽以提高體溫。屬大洋中、表層魚類,隨黑潮洄遊靠岸,嗜食水母。

 繁衍

翻車魚常常被海洋中其他魚類、海獸吃掉。而它不致於滅絕的原因是其所具有強大的生殖力,一條雌魚一次可產三億個卵,在海洋中堪稱是最會生產的魚類。但存活只有百萬分的機會

但不要以為翻車魚既笨拙又不善游泳:

台灣東部海域因為有黑潮洋流經過,也成為翻車魚主要的洄遊路線,原本學術界以為翻車魚和其他洄遊性魚類一樣,會搭上黑潮這一班北上特快車,順著潮流省力的完成洄遊之旅,沒想到一項跨國際的研究成果,跌破大家眼鏡,「水產試驗所及美國提斯博士在花東海域,把追蹤器放到五隻矛尾翻車魨的身上,結果牠們竟然逆流而下,往南方游去。」一直以來大家總認為翻車魚不擅游泳,怎麼可能選擇吃力的逆向行駛呢?然而這只是繫上追蹤器之後的第一個驚奇!

「在海洋中表層生活的牠們,竟可以下潛到600公尺以下的深海,有時一天多達二十次,猜測可能去找東西吃。」張老師表示不能再笑翻車魚游泳能力不好了。(http://blog.yam.com/belugadream/article/8068903)

其他

翻車魚主要是靠背鰭及臀鰭擺動來前進,所以游泳技術不佳且速度緩慢,很容易被定置漁網捕獲。牠生活在熱帶海洋中,身體周圍常常附著許多發光動物,它一游動,身上的發光動物便會發出亮光,遠看就像一輪明月,故又有「月亮魚」之美名。翻車魚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很適宜潛水,它常常潛到深海捕捉深海魚蝦為食。

根據慈濟大學張永州教授的推測,曼波魚之所以會喜歡平躺在海面上可能有三種原因: 1.利用太陽的熱度,殺死 寄生蟲。就好像曬棉被一般。 2.曬太陽,能夠增加腸胃蠕動,促進消化! 3.平躺在海面上,能夠吸引海鳥過來,啄食牠身上的寄生蟲!

研究指出,翻車魚身上至少有著50個屬的寄生蟲,讓翻車魚的身體就像個漂浮的自助餐檯﹔而這些寄生蟲除了寄生在上頭為翻車魚帶來各式各樣色彩外,也讓翻車魚皮膚變得相當粗糙會刮人。

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6%9B%BC%E6%B3%A2%E9%AD%9A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o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